为引领全校师生了解学科前沿、开阔学术视野,2023年7月12日下午14:30,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教授和康乐研究员在我校榆中校区秦岭堂B110作了题为《类器官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和《表型可塑性的分子调控》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分别由张胜祥教授和苟小平副院长主持。
报告开始前,张胜祥教授和苟小平副院长隆重介绍了陈晔光院士和康乐院士的学术经历及研究领域,对两位院士来我校作专题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各位师生认真聆听,有所收获。
首先,陈晔光院士作了题为《类器官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陈晔光院士介绍,类器官是一种体外培育而成、具备三维结构的微器官,拥有类似真实器官的复杂结构,并能部分模拟来源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以肿瘤病人的治疗为例,类器官对特定的病人能找到适合的药,实现个性化治疗。此外,在药物研发方面,类器官也有很大发展前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他还提到,在我国类器官的研究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类器官研究也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干细胞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项目,是推动类器官领域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
随后,康乐院士以《表型可塑性的分子调控》为题,从生命的本质出发引出“表型可塑性”的概念,讲述表型可塑性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揭示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与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康乐院士生动形象地给大家讲述了相关的气味化合物在群体形成中的作用。此外,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了蝗虫“聚起来、活下去、飞起来、传下去”的完整生活史,在差异表达、功能、机制和调节方面均有研究,在整个表型可塑性的分子调控水平上研究了转录、代谢、转录后调控和环境,最后形成蝗虫自赋能、自组织、自协调、自调节、自适应、自进化的规律。
陈老师和康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表述引来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两位院士耐心详细地解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同时对大家的深入思考和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给予肯定,并鼓舞同学们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
本次院士报告会内容充实,聚焦生命科学前沿动态,不仅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也进一步激发了学院师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精神。
最后,张胜祥教授和苟小平教授分别向两位院士颁发纪念证书。报告会期间,严纯华校长会见了两位院士,本次专题报告会在与会师生和两位院士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