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正文

兰州大学熊友才课题组诚聘青年研究员和博士后

日期: 2021-05-17 阅读: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友才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农业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支撑条件。因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现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青年研究员1-2名、博士后1-2名。

一、研究方向

1.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2. 农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结构耦合

3. 农业水资源管理与清洁生产

二、岗位目标

1. 开展课题研究,聘期结束时达到学校和学院的考核要求;

2. 聘期结束时学术表现至少达到或者超过本课题组博士生毕业的平均水平;

3. 参与课题组科研和教学活动,与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促进。

三、应聘条件

根据申请者的学术表现和科研业绩,可以申报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萃英博士后”或“普通博士后”。

(一)青年研究员

1.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在海内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并已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有学术带头人的潜力;

3. 符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有能力在生态学领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4.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高水平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总影响因子>15)。

(二)萃英博士后或普通博士后

1. 在海内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

2.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科研合作精神,较大的发展潜力,符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定的萃英博士后或者普通博士后的学术准入标准;

4.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高水平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总影响因子>8)。

四、薪酬待遇

(一)青年研究员

1. 提供税前34万元年薪(含4万元租房补贴);

2. 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支持,理工农类50-150万元;

3. 人才可申请租住校内周转公寓;

4. 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5. 五年聘期考核合格者,可按程序考核后聘任为四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达到三级教授申请条件者,可按程序考核申请聘任为三级教授、博士后导师。按照事业编制管理,并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

(二)萃英博士后或普通博士后

1. 提供薪酬27-40万元/年,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的萃英博士后,累计可达47-60+万元/年,普通博士后合计薪酬≥16.2万元/年;

2. 提供周转公寓,医疗保险及体检服务;

3. 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4. 在站期间,可申请职称任职资格,出站考核合格的“萃英博士后”及表现优异的普通博士后,可按人才引进条件和程序转入事业编制岗位,并享受相应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引进人才待遇;

5. 本校在站未满1年、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或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的博士后人员,可申请“萃英博士后”。

具体相关应聘及待遇及要求,参照兰州大学博士后管理中心及生命科学院管理要求执行:

http://ldrsc.lzu.edu.cn/lzupage/B20160114103441.html

五、聘期结题要求

按学校和学院制定的要求管理。

六、应聘方式

1. 应聘者将个人简历、个人陈述、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代表性研究成果等材料发送到王伟(博士,联系人)邮箱wangwei1223921@163.com,邮件主题:姓名-应聘青年研究员/博士后-研究方向。

2. 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 “青年研究员或萃英博士后”3份、普通博士后2份),由推荐专家发送至熊友才教授邮箱xiongyc@lzu.edu.cn,邮件主题:被推荐人姓名-推荐信。

七、其他

1. 应聘人员应认真、审慎填写个人简历,对所填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简历初选后对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尽快安排面试。

2. 招聘长期有效,直至招聘到合适人选为止。

博士后合作导师介绍:

熊友才,男,武汉市新洲区人,生态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二级岗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次层次(2020)。担任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第二届和第三届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2015-2018;2018-2021),曾获科学中国人(2012年)年度人物奖。主要从事农业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的教育与科研工作,研究工作涵盖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地区,相关技术已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了气候变化下南南合作与技术转移,取得显著的生产和生态效应。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期刊收录论文128篇,以第一主编出版专著5部。课题组主页:www.aeass.com.cn/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