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喜报!兰州大学2个野外站获批国家野外站建设

日期: 2021-10-13 阅读:

近日,根据《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国科发基〔2021〕295号),兰州大学组织推荐的“甘南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甘南草原站)”和“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庆阳站)”获批国家野外站建设,实现了我校国家野外站“零”突破。

甘南草原站玛曲观测点正门

甘南草原站玛曲观测点俯瞰图

甘南草原站玛曲观测点站场图

甘南草原站位于甘南州合作市和玛曲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地带,拥有整个青藏高原上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也是黄河水源的重要补给区,影响着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兰州大学原生物系的师生(如陈庆诚、张鹏云先生等)从未间断针对该区域科研及实践教学工作。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杜国祯教授于1992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和合作境内,建立了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野外定位观测点。自1992年建站以来,在甘南州、合作市、玛曲县等各级党委、政府持续支持下,在杜国祯教授带领下,以及全体在站师生不懈的努力下,甘南草原站针对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演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草原生态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培养研究生近300人,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兰州大学生态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和我国生态学教学和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野外基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2010年作为亚洲第一个野外站,甘南草原站进入全球营养网络(NutNet),长期与30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科研合作,业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庆阳站正门

庆阳站站场图

庆阳站观测场远视图

庆阳站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和环县甜水堡镇境内,是我国在黄土高原较早建立的野外站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开展草地农业系统观测、研究和示范推广的野外站。自1981年建站以来,在庆阳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兰州大学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沈禹颖教授等一代代野外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为目标,持续开展长期定位研究与试验示范,产出了一批在我国学术界和国际组织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庆阳站针对我国传统农区以粮为纲的农业结构弊端开展的草地农业系统研究,被誉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方向,其形成的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助力国家“粮改饲”等一系列重大农业政策的实施,为地方草畜产业快速发展和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庆阳站始终坚持开放交流与合作共赢办站理念,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站开展合作研究,并多次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和培训。庆阳站先后有近千名本科生来站开展实习实践,培养了我国草业科学首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后、研究生130名,业已成为我国草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野外科学研究基地。

甘南草原站户外作业

庆阳站科研人员进行测量

拓展阅读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野外科学观测和试验研究工作。从1999年开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生态系统、特殊环境与大气本底、地球物理和材料腐蚀等4个方面,遴选建设了106个国家野外站。经过系统建设,这些国家野外站在长期连续基础数据获取、自然现象和规律认知、推动相关领域方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7月,根据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和各学科领域科技发展需要,为推动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科技部根据专业机构梳理评估结果和现场抽查核实,经研究,将原有国家野外站优化调整为97个国家野外站(国科发基〔2019〕218号)。

2019年9月,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调研和推荐布局建议的通知》(国科办基〔2019〕265号),组织开展了国家野外站推荐布局工作。

根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国科办基〔2019〕55号)的相关要求,经部门(地方)推荐和专家咨询,2020年12月,科技部研究决定将69个野外站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并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

2021年10月11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国科发基〔2021〕295号),现有国家野外站总数优化调整为166个,兰州大学野外站正式纳入国家野外站建设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