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征求)

日期: 2009-06-22 阅读:

根据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分析检查阶段整体工作部署,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瞄准国际一流学科,立足‘两原两区’特色,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和谐学院”的实践载体,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督导组的认真督导下,在学习调研阶段初步查摆问题和召开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上,扎实工作,稳步推进,本着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向基层,全面了解,重点访谈,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广泛征求意见,提出思路举措,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一、领导班子关于学院科学发展达成的基本共识

1.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继续解放思想要贯穿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必须把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继续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条件,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一大法宝,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从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际出发,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把思想认识从畏难情绪中解脱出来,摆脱已有经验框框的束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用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办学理念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不断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学院的发展一定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是发展目标必须是脚踏实地的,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措施;还要踏踏实实做事,把目标付诸实践,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促进学院的科学发展。学院实践载体中的“瞄准国际一流学科”就是学院的学科要发展,起点和目标必须要高,眼光必须要远。“立足两原两区特色”是指要抓住学科特色才能出奇制胜。学院历来重视特色学科的建设,植物学和生态学就是明显具有地域特色和环境特色的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以两原两区生命现象和过程的研究带动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和谐学院”也是学院“十一•五”的建设目标。班子认为要在“和谐”二字上下工夫,从学院发展的历史来看,和谐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边既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含着学科与学科之间发展的和谐。

3.近年来学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使班子深切的体会到,要快速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就必须:第一,要紧扣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花大气力在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在提高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学院知名度、建设和谐学院的工作上,要义无反顾,竭尽全力、做实做好。第二,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势在发展,事务在变化,只有不断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以及工作策略和方法,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才能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进展。第三,要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工作干劲的高与低,精神状态的优与差、环境氛围的和与乱,决定着事业的成败,体现着人心的向背。这是我们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实现价值的法宝。

4.同时,学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充分表明:首先,生命科学学院有基础、有底蕴。我们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得益于多年的积累和坚实的学科基础。只要我们从现在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生命学院就能够重铸辉煌。其次,生命学院的师生员工很优秀,能干事,能干大事。这种优秀品质表现在顾大局、识大体;有智慧、有责任;崇尚实干,追求卓越;能够在学院需要时挺身而出,主动为学院的大局无私奉献。第三,“兰大精神”永放光芒。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没有兰大精神的支撑,没有全体师生员工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二、学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兰州大学的生命科学经过几代人63年的努力奋斗,立足我国“两原两区”,以寒区旱区环境为研究背景,近几年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学科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新增了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寒旱生态学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学和生态学两个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四;生物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十四位。

学院牵头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建设大生命学科”为主题,召开了“大生命学科”交叉融合座谈会。

2. 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研经费持续增长,2008年突破1800万元,达到历史新高。在科研奖励方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实现了历史的重大突破,省部级一等奖3项,并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项。发表SCI论文连续两年达到100篇以上。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全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农学和生物学发表的SCI论文数进入全国前20名。

3. 人才培养采取新举措,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申请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申请获得了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300万元 ;获得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生物技术专业成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3项。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近三年共有38位研究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计划”;有1位研究生获得英国生态学会颁发的“Young Author Investigator prize”国际奖。

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本科生的考研率连续八年达到50%以上;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自立先进典型—石小东,带着弟弟上大学、感动校园十大学子张小宁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

4. 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才引进工作成绩突出

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引进与培育并重,借助“萃英人才建设计划”,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队伍进一步充实。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增至5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人,萃英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共1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5. 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谐学院建设呈现新面貌

学院党委注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发挥班子内部和谐和软结构合理的优势。坚持依靠群众、发扬民主,教代会、工会、团代会、学代会、民主党派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一些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使全院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谐学院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学院获得由人事部和教育部组织评选的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获得“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家、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期待和要求相比,与高水平研究型和谐学院的目标相比,差距明显,学院前进中还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挑战和压力。

(一)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科研平台亟待加快建设。

生物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是困扰学院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目前,学院已经拥有两个二级重点学科,距离申请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还差一个二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12个二级学科,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等四个学科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水生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也同时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的二级学科的建设不平衡,生态学和植物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有些学科比如微生物学等还较弱。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不利于我院生命科学发展的整体布局,从而限制了全院学科的整体发展。

此外,学院在研究方向上比较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学科方向陈旧,一些教师的研究内容不能紧紧围绕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方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方向太少。由此,导致的学院重大项目数量偏少,联合申请国家重大、重点、科技攻关的能力较弱;具有标志性的研究创新成果较少,国家级大奖没有突破,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学论文。

加强学科建设迫切需要建设、整合高效的生命科学研究平台。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是教师和研究生实验研究的公共平台,由于多年没有经费投入,已经造成仪器稀缺和陈旧等严重问题,再加上空间小,对一些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的实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一些平台和实验室已有的仪器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激励机制,导致一些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

(二)高水平研究团队数量不足,尽快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亟待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战线的生命,学院近两年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但是高水平研究团队明显不足。现有2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仅仅包含多肽药物化学和干旱农业生态学两个领域,还没有进入国家基金委的创新群体,这远远不能满足以寒区旱区环境为背景的生命过程研究和优秀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团队的缺少阻碍了研究型和谐学院的建设步伐。

学院近年来依靠“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都需要一个再培养、重新融合的过程,快速适应到学校的发展大潮中,但是,对高层次人才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一个松紧有度的运行机制,使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水土不服”、“颗粒无收”等现象。这不仅耽误了高层次人才建设的发展,也浪费了学校的资源,同时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三)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改进。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目前,学院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问题。教学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的力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国家级教学团队不多,反映教学工作水平的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精品课程等核心指标还需要有所突破。教学研究还未能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科生教育方面,学院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问题:

第一,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教学团队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偏多;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专业的教师学科结构和专业背景存在欠缺;教学团队缺乏凝聚力等。

第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改革重视不足;有些教材内容老化,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停留在教材上,跟不上学科发展前沿;教学方法单一,仍以注入式为主,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缺乏师生互动;虽然现在课程已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课件的制作平铺直叙,并未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课件制作水平亟待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欠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不多。

第三,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亟待加强和改革。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重视,不同实验课的内容重复,实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老化,与学科发展严重脱节。结果导致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影响学生在就业和科学研究中与同类高校学生的竞争力;随着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加强本科生的野外实习和企业互动,增强学习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前期的积累。

第四,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成果较少。目前全院精品课程与优秀教材数量都处于全校较低水平,一些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涉及专业前沿的课程设置也较少,有些课程内容常年不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生新知识的掌握也有很大阻碍。教师教学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也非常少,对学院的本科教学改进指导性不强。

第五,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虽然学院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但由于两个校区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加上学生课程安排比较密集、校区之间来回成本较高,教师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交流较少,使得学生对老师科研方向、兴趣等缺乏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生教学和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研究生的学风亟待加强。就业是近年来研究生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一些学生毕业前一年已不进实验室,忙于实习与工作面试,这些状况都不利于学院面上学风建设。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学生对于在研究生阶段特别是硕士阶段,是遵循学术导向还是社会需求导向仍存在争论。研究生导师除了进行学术科研指导外,对学生的生活、就业等关注不是很多,缺乏对学生的因势利导。

第二,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明显下滑。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大部分导师的实验室面积偏小,科研项目、经费没有明显增加,仪器设备陈旧,多年没有更新,加之学院到目前还没有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大型仪器平台。又学校地处西北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很难吸引优秀生源,我院研究生主要以保送自己学生为主,校外生源主要为非“985”、“211”学校学生,这些生源由于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的成绩。

第三,导师职责未能有效纳入绩效考核。针对导师的职责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生扩招使研究生的数量大幅增加,导师人数却没有同时增加,致使出现“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的现象,少数导师责任感下降。另一方面,导师的考核机制制定不完善,约束机制较弱,有的导师对研究生课题指导放任自流,任其自找课题,而忽视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等等。

(四)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和谐学院”的理念还没有在师生员工中形成高度共识

六十多年来兰大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一直秉承“秉德维新、务本求真”的优良传统,他们都有着“扎根西部、心优天下”的社会报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淡泊名利、爱国敬业、直面清贫、乐于奉献”的人格风范,“严谨笃学、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治学风范,“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去向,“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这也正是“兰大精神”的精髓和灵魂。

目前,教师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呈多元化。学院研究所多,专业多,教师多,学生多,师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对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和谐学院”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举措的研究还不深不透。学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在发展中依靠师生员工,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全院师生众志成城推动学院建设的强大力量还未完全形成合力。

三、学院领导班子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

基本思路:充分挖掘六十多年来生命人的历史积淀,团结全院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学科建设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走特色强院之路,努力把生命科学学院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和谐学院。

具体举措:

1.学科建设——要整合现有学科优势,积极为学科建设创造条件,争取在下一轮重点学科建设中申报成功生物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同时,密切关注新兴学科、积极加强薄弱学科,调整学科结构,强化优势学科,体现西部特色,完善学科布局,以博士点为基础,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面向国际生命科学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根据我院学科优势与特色整合学科方向,形成多点带面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同时,鼓励学科交叉,围绕博士和硕士招生专业的重点领域方向和前沿领域方向,推进三类交叉:生物学一级学科内,特别是宏观生物学与微观生物学的交叉;生物学、信息科学、农学、医学、药学、物理、化学乃至社会科学的交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使各学科和谐发展, 创建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学院还要集中财力物力建设教学科研公共技术条件平台、科技资源平台与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共享利用率、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2.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执行《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兰州大学萃英学者发展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和方针,利用好国家“千人计划”的有关政策,着眼于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利用“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扶植和培养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这样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实施办法》《关于对“萃英人才建设计划”中获得博士学位者相关办法的修改补充规定》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培养和选留一大批的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并采取在职攻读学位、国内外进修、联合开展科研等多种形式,给青年学术骨干更多的学习、锻炼和提高机会,使其尽快脱颖而出,担当起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任。

3.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和科研奖励的组织申报工作,力争“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争取承担更多的科学研究项目;继续提高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重点抓好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等科研成果国家级奖励的申报,积极培育更多的重大科研成果和国家级奖励。进一步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4.人才培养——以贯彻落实“质量工程”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本科生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做好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继续加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专业建设点、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建设,配合学校做好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落实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机制改革。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去,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做到: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在领导干部,关键在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理念、能力、作风直接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加强领导班子学习,提高领导班子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识,增强领导班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我们要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促使班子的思维方式、决策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措施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切实达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指导工作科学发展的目的。

(二)强化作风建设。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事关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学院人心向背。学院领导班子必须一方面深入师生开展调研,了解广大师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意见建议,增强自身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苦练内功较真劲,不断强化自身的思考能力、谋划能力、协调能力。在借鉴经验之后深入思考,在开展工作之前全面谋划,在推进改革之中左右协调。做到班子成员工作有思想、有计划、有水平,班子内部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同时,班子成员还要打破陈规,勇于创新,对师生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以积极、顶真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

(三)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实到基层的具体体现,是实行监督、约束和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干部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学院班子要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实行院务公开,强化教代会的监督作用,促使学院的民主管理制度化、常规化。

(四)营造和谐氛围。和谐向上的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决定着事业的成败,体现着人心的向背。

五、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着力解决如下突出问题

(一)努力谋划解决困扰学院发展的一些问题。

1.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全院师生形成推动学院发展的巨大合力。

2. 再研究、再规划、反复讨论,整合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现有人才,瞄准国际一流大学,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的学科方向。

(二) 认真思考解决困扰学院发展的一些问题。

1. 加快细胞生物学申报国家重点学科的步伐,为申请生物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理清思路,找准差距,尽快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贯彻落实“质量工程”,积极培育和申报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精品课程。

4. 继续依靠“萃英人才建设计划”,重点引进相对薄弱学科的国内外顶尖人才,使各二级学科均衡发展。

5. 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6. 加强党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7. 加强和改革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继续提高学生在就业和科学研究的竞争力。

(三)加快落实解决困扰学院发展的一些问题

1. 抓紧申报发育生物学、生理学博士点和神经生物学硕士点。

2. 以“两原两区”为研究特色,以植物学、生态学优势学科为龙头,加大与生命学科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3. 尽快完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对接,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4. 加快生命科学研究平台建设。

5. 尽快落实天演楼文化氛围后期建设,增强全院师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6. 加大细胞生物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投入力度。

7. 深入调查研究,使“211”三期经费合理有效使用。

8. 继续开展好“心之桥”活动,促使本科生全面成长成才。

9. 继续加大院务公开的力度,开好每年的教代会。